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青年教师合作研究成果在《Nature Synthesis》发表

来源:化学与材料学院 作者:潘虹发表时间:2025-09-24

近日,化学与材料学院徐思民博士与清华大学段昊泓副教授合作,以我校为共同通讯单位在《Nature Synthesis》在线发表论文《Sustainable oxime production via the electrosynthesis of hydroxylamine in a free state》。徐思民博士负责理论计算并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报道在近中性条件(0.5 M KHCO3)下开发“两步肟化法”,实现了肟类化合物的高效、绿色、通用化合成,显著提升了游离态NH2OH的电合成效率。徐思民博士基于原位实验数据,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从机理上揭示Fe(II)Pc催化剂高选择性生成游离态NH2OH的原因。相比于CoPc和NiPc,Fe(II)Pc活性位点上的吸附态*NH2OH热力学上自发脱附,动力学上*NH2OH进一步还原至*NH3上的活化能垒极高(2.80 eV),故反应倾向于生成游离态NH2OH。

该工作得到了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合成药物化学省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大力支持,也是我校理论计算化学团队继 Science、Science Advances、JACS 后的又一高峰。我校一贯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该成果的发表充分体现了我校化学学科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