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一经发布,在全校上下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奋进“十五五”新征程,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肖永忠表示,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部署,为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锚定了航向。国际教育学院作为中外交流的前沿阵地,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文明互鉴的窗口,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融入办学全过程,引导留学生深度“感知中国”,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子,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武海军表示,在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形势下,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将原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合并重组,是一次战略性、前瞻性的资源整合与体系重构。作为新组建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打破原学科专业壁垒,整合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优势,建设好数字人文新专业,改造升级原有专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科研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构建“文学筑基、传播赋能”的新文科专业群,推动学校“543”体系建设和“464”行动计划走向深入,培养更多国家、社会所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利明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学生思政工作者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径,加强思政体系建设,助力学生将文化自信融入艺术实践,培养有信仰、有才华、能担当、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音乐舞蹈人才。
“作为一名研究老龄化社会的教师,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迈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黄小兵指出,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家事”,更是关乎国家发展活力与代际和谐的“国事”,必须将老龄化研究置于国家发展全局中审视,要以更宏大的视野理解这一时代课题,共同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贡献智慧。
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黄翔提出,附属中学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前沿阵地,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锚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在“双减”中做实科学教育加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附属中学,为教育强国奠基工程贡献力量。
“自2020年入职赣南师范大学脐橙学院以来,我以脐橙产业为‘实战练兵场’,坚持‘把课堂设在产业链上’”。生命科学学院(脐橙学院)教师陈玮说,将继续努力完成地方高校教师在“十五五”时期的使命任务,以特色产业为支点,为国家培育能攻克农业领域关键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从解决具体问题”到“培养通用能力”再到“输送优秀后备力量”的育人闭环,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联合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李三宝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将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日常思政教育,通过多元育人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育人领域深耕细作,既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又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让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以青春之力呼应时代号召。
音乐与舞蹈学院专职辅导员徐宁表示,作为一名音乐与舞蹈学院的辅导员,依托苏区红色沃土开展育人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今后将持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化“红色基因+艺术实践”育人链条,引导学生把专业所长转化为文化传播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践行“深耕专业、服务国家”的使命。
作为金融专业的学子,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金融学2201班张健表示,将努力把个人学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仅钻研现代金融知识,更要主动学习红色金融史,传承其服务人民的初心;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未来无论在何种岗位,都要守住金融风险底线,立志成为一名讲政治、懂专业的新时代金融人,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公费师范)2301邓佳妮说,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未来教育岗位上,以全会精神为引领,努力成长成才,为践行教育初心,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十五五”时期教育强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