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明湖讲坛第66期开讲。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房喻教授以《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我的一些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义旺主持报告会。学校各基层党委(直属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师生代表300余人现场聆听。

报告中,房喻院士结合数十年科研与育人实践,围绕“教育教学与育人”“科学研究与创新”两大主题深入阐述。他强调,基础研究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根基,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心态,持续加大对基础科学的长期支持。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教育需聚焦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协同培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育人方向。他特别指出,优秀科技人才既要夯实专业深度,也要积累人文知识,通过提升人文素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实现全面成长;同时寄语青年学子,要以“爱国”为核心,以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交流互动环节,房喻院士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发展路径等话题,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科研与育人融合的思考。
此次报告会为我校营造“潜心育人、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氛围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强化导师责任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房喻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曾任英国Birmingham大学Research Fellow、陕西师范大学校长,现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高中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西安市科协主席。长期从事新概念传感器和分子材料研究,先后主持“863”重点、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重点国际合作、国防“973”课题、教育部/财政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国家外专局/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项目30余项,搭建了国际首套薄膜荧光传感器研发平台,在相关领域顶级刊物发表论文240余篇,独立撰写了专著《薄膜基荧光传感技术与应用》,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软物质研究杰出贡献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