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化学与材料学院将教育大会精神融入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获批全校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化学赋能”强学科根基,用“材料创新”育时代新人,实现育人质量与科研实力的双向精进、学院发展与区域赋能的同频共振,交出了一份“化育栋梁、材兴家国”的扎实亮眼答卷。
党建引领强根基,政治铸魂固方向。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创新构建“五航一体五驱催化”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打造“竹育红匠·塑梦先锋”党建品牌,持续打造“科研清朗工程”廉洁文化精品项目,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心怀“国之大者”、具备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获评校级年度优秀共产党员1人、先进学生党员2人、优秀党支部1个、红色园丁”杯党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基层示范案例二等奖1项。
组织赋能激活力,支部建强促发展。实现教师党支部 “双带头人”全覆盖,推动“党建+学术”双培育,化学系党支部指导团队获“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品牌,材料化学系党支部与竹纤维重点实验室结对,助力“以竹代塑”技术落地,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攻坚队”,让党员在科研攻关、乡村振兴等任务中冲锋在前。
产教融合赋动能,服务战略显担当。锚定“安全应急材料”“绿色合成化学”核心方向,申报省“微专业”材料分析,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含优青1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项,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元,入选校“赣江之星”4人。牵头申报定南安全应急产业学院,构建“学院+大院大所+研发中心+企业”“一体四翼”协同育人模式,与永冠科技、东乡区政府签约推动成果转化,横向课题经费同比增长50%。党员教授领衔研发竹源透明可降解薄膜技术,落地全省示范工程,预计年产值超亿元,带动赣南毛竹产业附加值提升30%。
育人创新提质效,桃李芬芳结硕果。构建 “导师+学生+实践基地+科研项目”“三维一带”育人体系,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全覆盖,2025届考研录取率达52.27%,其中“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占比53.18%,涌现10个“全研寝室”。打造“蒲公英”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化学科普进校园”等活动,服务超2000人次,获评全国“千校千项”优秀项目。以竞赛驱动成长,学生在“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8项,发表SCI论文18篇,圆满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化材聚力,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化学与材料学院将继续锚定教育大会精神航向,深耕赣南红色沃土与资源禀赋,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研创新、优化育人体系,以 “化学赋能”强学科之基,用“材料创新”筑发展之梁,为教育强国建设与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赣师化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