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图书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和“服务人才培养”的使命,将大会精神切实转化为建设特色图书馆、学术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书香图书馆的生动实践,着力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努力把图书馆建成赣师人乐享的知识中心、学术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
强化文献保障,汇聚学术资源
精准对接学科需求,优化纸电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供给效能。新增纸质图书11.5万余册,接受捐赠图书7228册,馆藏总量达257万余册;优选购买中外文数据库22个,开通试用数据库25个,建立24小时文献传递机制。重点推进方志馆、国学典藏馆、古籍馆、地域特色资源馆、师范教育特藏室和“赣师文库”建设等特色场馆建设,新增特藏图书8213册,入藏《历代绘画大系》《百衲本二十四史》等精品典籍,方志馆藏达8904册,其中设区市(地区、州、盟)志书、年鉴1906册,覆盖了全国所有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县(市、区、旗)志书、年鉴5912册,覆盖全国2843个有地方志的县级行政单位的99.2%,基本实现了市级、县级地方志全覆盖。启动谱牒馆建设,持续丰富谱志文献,新入藏《匡裔方氏第十一修族谱》《赣州市黄氏宗谱首修谱》《曹氏族谱》(公达公支系)《南康钟氏总谱》等族谱。
深化信息服务,助力学科建设
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师生需求为核心,深度融入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全链条情报与科研服务。跟踪ESI数据发布6期动态报告,预测学科进入ESI前1%时间,撰写《ESI学科提升操作指南》,并下沉到学院做ESI学科态势及发展对策报告。撰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报告(2024年)》《赣南师范大学自然指数最新动态》《园艺学学科发展态势分析》《基于软科最好学科排名的赣南师范大学学科分析》等多个学科评价报告,为学科建设、申博等提供决策参考。免费提供查收查引服务,合作开展科技查新,每月发布《学科速递报告》《期刊投稿指南》,追踪推送顶尖科学家及高被引学者榜单,助力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
优化馆舍空间,焕新学习环境
完成图书馆一期旧馆改造项目,优化物理空间布局,推进智慧空间建设,提升设施服务效能,打造“学习+交流+休闲”的复合型学习空间。升级4个学习空间、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区域,配备专业阅览设施与休闲装备,新建6间智能研讨间,配备了交互式智能平板,研讨桌椅,智能门锁,网络电源接口等。大厅增设了大屏、积分兑换柜、门禁系统设备以及智能安全检测系统设备,建设了无线网络以及监控系统,启用座位预约、积分兑换等系统,上线AI馆员“赣师小图”,实现7×24小时智能化服务全覆盖。
传承优秀文化,厚植书香底蕴
持续建设好“中国好书”阅读空间、国学典藏馆,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资源推荐和展览活动。举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系列活动,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书展、图文展等活动,并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书展活动“最美书展”。评选表彰“十大阅读之星”“十大优秀读者”,举办读书节,开展阅读竞赛、经典诵读、读书演讲、读书征文等系列活动,吸引近万人次参与,获评江西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一年来,图书馆凝心聚力担使命,奋发进取促发展,获评江西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等荣誉。站在新起点,图书馆将继续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四个中心”建设目标,深化资源、服务、空间、文化融合发展,提升专业服务影响力和显示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