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举办“田野·文献·历史: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学术工作坊活动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叶成霞发表时间:2025-11-25

11月22日,由学校主办,客家研究中心、研究生院、科研处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田野·文献·历史: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学术工作坊活动在研究生院104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历史学系教授陈春声,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民间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杭,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繁以及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甘雅芬,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文红,研究生院、科研处、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等部门党政负责人出席会议。来自文旅学院、经法学院的50余名师生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甘雅芬代表学校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客家文化研究领域的长期投入与学术积累,甘雅芬指出,客家研究不仅是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服务地方文化振兴与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陈春声作为客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致辞,他强调区域社会史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界持续关注地方文献与田野调查的学术价值。

主旨演讲中,陈春声作题为《从〈明代徽商考〉到〈明代徽州商人〉——傅衣凌教授徽州商人研究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启发》的演讲,他以傅衣凌教授的徽州商人研究为例,探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郑振满作题为《民间契约文书的“原生态”》的演讲,从“原生态”视角剖析民间文献的史料价值。钱杭作题为《关于罗香林客家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的演讲,以罗香林客家研究范式为切入点,探讨了客家研究从“客观性”到“历史现场”的转型路径。黄志繁作题为《赣南历史文化散谈》的演讲,从赣州的地理历史特征出发,分析了客家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与地域文化特色。

圆桌对谈环节,陈春声、郑振满、钱杭、黄志繁四位学者围绕“史料运用与区域比较”“研究范式与学科交叉”“AI技术与田野方法的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未来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研究应在坚守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推动文献整理、田野调查与数字人文的协同发展。

本次工作坊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客家与区域社会史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也彰显了我校客家研究中心在客家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