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党委立足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创新构建“一·三·五·七”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法。该工作法以红色文化为根基,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五育融合为抓手,通过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建设,着力破解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阵地覆盖不全、教育形式单一、实践平台不足等问题,探索形成具有外语学科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核守正:规范管理体系强基固本
规范是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石。学院党委严守“入口关”,坚持“三征询二考察”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时必须征求班级群众意见、辅导员、班主任意见、学院分团委意见,必须进行政治素养、宗旨意识专项考察。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动态考核机制、实施思想汇报双审制、推行发展对象答辩制等,通过制度化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教育-培养-监督-考核”全链条管理体系。严控“教育关”,建立学讲话、学纪律、学文件、学经典、学时政、学专业“六学制度”,坚持安排有清单、活动有方案、参加有签到、交流有材料、学习有记录的“五有标准”,落实好党员集中组织生活“学、讲、听、报、议、定”等制度。通过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规范化“三会一课”流程、常态化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党员责任。严把“离校关”,坚持对毕业生党员进行离校党性教育,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最后一班岗”行动,协助做好班级离校事务;树立“就业我先行”观念,号召党员要在自己积极就业的基础上,协助老师开展政策宣传、信息传递、面试辅导等工作,倡导毕业生党员实现100%就业。

三维筑基:红色平台矩阵赋能成长
学院党委创新打造“红色活动+党员工作站+红色微语公众号”三位一体教育载体。一是“红色活动”增认同。通过红色歌曲译唱、红色外文话剧、红色走读、红色书写、红色场馆参观、红色赛道竞技等多种途径,将党史党情教育融入专业学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提升青年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二是“党员工作站”锤意志。党员工作站工作人员包括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在党员师生带领下,开展理论学习、信息查询、业务咨询、意见反映、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寝室报修、隐患排查、物品借用等“一站式”服务,在服务与奉献中,坚定入党信念,锤炼意志品质。组织学院首届“红色趣味运动会”,构建了学生公寓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三是“红色微语”强信念。结合外语学院特色,依托学院党建公众号“红色微语”,创新性地推出了“习语近人”“党史外文说”“党员榜样”“双语政工”等特色栏目,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教育,提升同学们的政治理论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素养,坚定做一名合格党员、学生先进的信心和决心。截止目前,“红色微语”公众号关注量突破5000人,“党史外文说”栏目形成中英日多语种党史宣讲体系,辐射赣州地区6所中小学。建立校地共建基地5个,组织党员开展“红色翻译官”志愿服务100余人次,服务瑞金、于都红色景区外宣工作。形成“党建带团建、党员带全员”的生动局面,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外院方案”。


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工程培根育苗
外国语学院党委以“党建引领促发展,五育并举助成长”为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融合的培养模式。一是德育铸魂。依托“红色微语”公众号、双语党史栏目等载体,将“四史”学习与专业结合学习,强化理想信念。二是智育固本。组织“习语近人”翻译大赛、学术讲座等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党员教师带头组建科研育人团队,推动学科与党建融合。三是体育强基。举办“青春心向党·运动我快乐”学院首届红色趣味运动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四是美育润心。开展外语文化艺术节、“心语心愿”女生节活动,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五是劳育践行。通过勤工俭学、校园绿化等实践,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党员志愿服务队成为实践育人旗帜,形成“五育并举、协同育人”的生动局面。


七阶浸润:启蒙教育体系厚植信仰
外国语学院党委积极构建“七个一”浸润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一堂启蒙讲座。党委书记主讲党章党史,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新生对党的认知,增强政治认同,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一次红色洗礼。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革命影片,学生党员宣讲团深入班级宿舍,以百年党史、长征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使命。一场知识竞赛。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史著作为内容,开展竞赛活动,检验学习成效,强化理论武装,营造持续学习氛围,推动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位成长引路人。选拔优秀党员结对新生,通过经验分享、宿舍联系制度,以身边榜样力量助力适应大学生活,促进校园文化传承,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一次志愿实践。结合专业开展基层实习实训,组织反诈宣传、乡村志愿服务,推动学以致用,弘扬奉献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育社会责任感。一场青春思考。依托“红色走读”活动,撰写感悟、拍摄微视频,将长征精神与青年担当结合,以图像化传播拓宽教育覆盖面,激励新时代“新长征”使命。一份入党申请。通过系列教育实现认知到行动的转化,引导新生主动递交申请书,强化政治信仰,激发为党奉献的责任感,形成追求进步、对标争先的积极氛围。通过“理论教育+实践养成+文化浸润”三维培养模式,近三年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比例提升至50%,形成“早启蒙、早培养、早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三年学生党员获省级以上荣誉同比增长45%,其中“红色走读”实践团获评省级优秀团队,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项党建案例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党员教师主导完成省级思政课题3项,在“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中实现红色主题项目获奖突破,其中《寻找遂川红》获全国一等奖。学生党员参与学术竞赛获奖122人次,带动全院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提升至85.6%,考研录取率同比提高12.3%,毕业生党员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