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赣南师范大学 “鸿源” 数字思政创新研究中心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组织实施的 “数字薪火训练营” 两期培训圆满收官。两期训练营紧扣 “项目化教学” 核心,累计吸纳 40 名具备影视创作能力的在校生,以 “理论 + 方法 + 项目” 的培养模式,让青年学生在完整的新媒体项目实践中提升技能、厚植思政情怀。
为保障项目化教学质量,训练营严格把控招募门槛,面向全校在校生筛选具备独立策划、拍摄及剪辑能力的学员,每期精准控制 20 人规模,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深度参与项目全流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资深从业者余意担任主讲教师,其曾在《华人世界》《走遍中国》《中华之光》等知名节目中担任编导、执行总导演,凭借丰富的行业项目经验,为学员提供从策划到落地的全环节指导。项目化教学贯穿训练营始终,围绕苏区振兴、生态文明、红色基因传承、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将教学拆解为“项目启动—实训推进—成果打磨—展播转化”四个阶段。
在培训中,余意老师先通过主题授课,拆解短视频制作案例、拍摄剪辑技巧及选题策划逻辑,为学员奠定理论基础;随后以 5 人小组为单位启动创作项目,学员需共同完成从策划案撰写到实地拍摄的任务,期间余意老师通过 “一对一” 指导和小组研讨,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题;进入后期剪辑阶段,各小组围绕素材整合、节奏把控等细节反复打磨,形成 5—10 分钟的主题短视频;最终通过线下成果交流与名师打磨,优秀项目作品被推送至学校官方融媒体平台展播,并推荐参与大学生网络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节展。
“从写策划案到完成整条短片,就像完整参与了一个真实的新媒体项目,不仅学会了用镜头讲故事,更懂了如何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参与学员邓禹田表示。训练营产出10余条高质量主题短视频,实现了“教学练创评”的项目化闭环。
此次 “数字薪火训练营” 以项目化教学为纽带,将新媒体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既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媒介传播能力,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青年化表达,为高校思政育人探索出 “实践驱动、项目赋能” 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