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类型:敬业奉献
胡文玉,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伯恩茅斯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先进个人”、赣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青年五四奖章”、““优秀教研室主任”、“评优创建”先进个人等称号。2023年入选赣南师范大学“赣江人才计划”(赣江英才)。
教书育人,做到眼里有学生
自2012年来到赣南师范大学工作,胡文玉始终积极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一线教学工作,乐于接受新课程,善于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教授的课程包含《统计计算》、《矩阵论》、《数值计算方法》等十多门,每门课程学生教学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获2021年数计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担任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班主任期间,胡文玉用真心换信任,用行动换成绩,坚持与学生谈心谈话,四年下来没有落下一名同学,真正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里,该班级最终荣获2019年度“文明班级”称号。新冠疫情期间,胡文玉依然圆满完成了毕业生毕业和就业工作,班级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达100%、就业率达95.5%、考研录取率达31.8%。作为硕士生导师,胡文玉一有空便来到办公室,为学生答疑解惑。硕士生涂志辉说道,“胡老师每天来得比学生早,回得比学生晚,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胡文玉指导的研究生中,有3名同学在读期间发布SCI1区论文、2名获评“赣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名应届考取博士研究生、1名获评“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潜心科研,做到心中有追求
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胡文玉在科研之路上也不敢有丝毫怠懈,积极进取,笃定前行。胡文玉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是计算几何,重点研究曲线曲面构造。博士毕业后,研究进入瓶颈期,身边做相近方向的老师、同学都陆续换了方向。此外,2012年-2015年三年里,申报的课题又屡屡碰壁,胡文玉内心不免焦虑,身心疲惫,倍感压力。为寻找新的研究切入口,拓宽科研道路,胡文玉先后到英国伯恩茅斯大学计算机动画中心、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访学,遇到诸多良师益友,收获颇丰。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胡文玉目前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2023年12月,入选赣南师范大学“赣江人才计划”赣江英才。
团委兼职,做到肩上有担当
2021年12月,胡文玉积极响应学校共青团改革,以扎实的学识和服务青年的责任感被选任为校团委兼职副书记。过去,胡文玉始终以专任教师的身份躬耕于课堂和科研,学校共青团工作对他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为什么要选择兼职,我能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什么?”他经常这样反省自己。自接手工作以来,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作为,努力将个人专业知识与共青团工作有机融合。为做好“挑战杯”和“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工作,他几乎跑遍全校15个教学学院,深入了解全校重点实验室、大课题组和大专家大教授的研究领域,挖掘优秀作品。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与配合,赣南师范大学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中主体赛首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学校获评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成绩进步较大的高校”,胡文玉也被推荐参评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胡文玉时刻谨记育人之责,希望自己始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继续书写无愧与党和人民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