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师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赣师故事 -> 正文

【第十三届“师德标兵”】孟丽红:挚守教育初心 育见日月星辰

来源: 作者:发表时间:2025-09-10

天山雪化赣南雨,十六春秋守初心

2009年,孟丽红从中国社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就职于赣南师范大学,16年来坚守教学一线,心中始终牢记学校“扎根红土、潜心育人”的初心使命,先后担任8年班主任和13年研究生导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她的育人之路。从大一开始她给每位同学定位“四好大学生”:学习成绩好、精神面貌好、道德品质好、身心素质好。每个学期末,她会为班上每个学生悄悄写一张小纸条或送上一份小礼物激励他们努力奋斗,同时勇于面对生活的困难。班上有个学生由于母亲长期患病,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不仅刻苦努力以优异成绩考上公务员,同时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毕业论文致谢里他写到“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2021年12月12日老师给我小纸条上的箴言,让我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老师始终在我身后帮助我、鼓励我”,看到致谢时她热泪盈眶。

四年的携手同行,她所带的班级2002地理科学获得“十佳示范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学生获国家、省级及校级荣誉30余项,24位同学考取了兰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4位同学考上公务员,26同学从事教育事业,他们都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闪闪发光。研究生培养方面,她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15人,其中1人考取中山大学博士,2人获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所带研究生在地理教学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心照亮每个学生的前行之路,是她永远的坚守和热爱。

乐教勤学齐奋进,师生携手勇创新

她“活在课堂里”这本书籍,其清新隽永的文字,让她笃定她的生命也是在与学生共同的课堂里方能悄然绽放。人生假若初相见,16年来,她对教学的热爱如初见赣师时一样炽热,她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她主讲过32个班的“水文学”“环境科学导论”等课程,每次遇见,每个学生的微笑,每次对视的眼眸,认真书写的笔记,奔跑占座的每个瞬间,期末考试激动人心的博弈,每次课程结束与学生心灵的对白,点点滴滴都烙印在她的生命里,让她感受到当老师不仅幸运而且幸福。她注重情感育人,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育人的首位,不断尝试BOPPPS、AI融合知识图谱等创新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打造“师生共同体”特色课堂,深得学生的好评和喜欢。

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孟丽红老师所主讲的水文学课程2020年获江西省一流课程,主持完成江西省教改课题8项,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2024年学校推荐她参加第四届江西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整个大赛历时四个月,她和学生一起研讨科学问题,一起磨课,同甘共苦,不仅收获了钢铁般的师生友谊,同时收获了蜕变和成长。小组研讨时,学生总结说:遇到困难我们不退缩,勇往直前,终见曙光!这也成了她后来的人生箴言,每当遇到挑战时,她就会想起学生的模样,像点点星光,鼓舞着她奋力前行。同年,她带领团队获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为赣南地区地理师范卓越教师的培养打下了基础。所培养的学生教学技能提升显著,获“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江西省地理师范生教学竞赛获奖30余项,同时向赣南老区输送了600余名优秀地理老师,成为一大批躬耕教坛、扎根乡土的“红色园丁”。

赣鄱水兴虔城红,教研相融育英才

16年来,她针对鄱阳湖流域以及赣南地区水资源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为了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她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同时依托科研平台开展教学实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近五年所培养的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10余项,荣获“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铜奖等奖项6项,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9篇。同时,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他们教书育人、服务乡村振兴、科研科考事迹先后被央视新闻、西藏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您带给我的,远不止知识,还有对教育事业、对学术研究、对生活的热爱,希望未来,能成为像老师一样的老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师,你是像水一样的人”“云南曾经漫山遍野地长满了野生兰花,活泼、坚韧、美丽,但近些年越发稀少,而孟老师就如野生兰花一般珍贵、令人欣喜”,这是学生给予孟丽红老师最深情的告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她将永远带着对教学的热爱,坚守赣南这片红土地,教书育人,潜心治学,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