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类别:敬业奉献
彭今琴,女,生于1967年,1983年到本校工作,2002年被聘为赣南师院离退处首批工作人员。此后,彭今琴一直在离退处工作,迄今已满20周年。20年来,她在为老同志服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受到离退休老同志的好评与赞誉,10多次被评为学校和校工会先进称号。回顾在离退处工作20年来的历程,彭今琴感慨良多,说了一句让人动容的话:“能够为老同志服务,我感到很幸福。”
她的幸福感,在为老同志敬业奉献的实践中悄然生长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概括离退处人员的工作感受,最贴切的应该数“琐碎”和“忙”这两个词。的确,20年来,彭今琴只要一上班,就感觉有忙不完的事。离退处工作人员较少,从处长到一般工作人员,都肩负着繁重的工作;其中占大头的,就是组织老同志参加日常文体活动。处里有8文体活动协会,每个协会开展活动,大多须决出比赛名次,或登记好出席活动人员名单,以便给予少量的经费奖励,旨在鼓励老同志积极参加活动,从而增进老同志们的身心健康。这些海量的登记、核实和奖金发放任务,最后都要落实到彭今琴身上。过去多数年头的奖金发放,都采用现金形式,因此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老同志们,喜滋滋地围在彭今琴面前,签字领现金,3块5块的往皮包里放,笑言拿去买青菜,乐此不疲。这日复一日的景象,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尽管彭今琴常常为此被吵得头痛,但看见童心未泯的老同志开心愉快,她也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学校老年大学成立后,彭今琴又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面对新的担子,她又举轻若重,工作井然有序。
离退处工作的基本特色,是分工不分家。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都分工不分家,大伙一起做。诸如看望病号、丧事办理、会务组织、外出参观、福利发放、户外活动等,林林总总的工作,彭今琴都分担大量的工作内容,从不推诿塞责。例如离退休老人辞世,离退处须代表学校,协助家属承办丧葬事宜,彭今琴努力克服女同志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协助领导做好安抚家属,襄助办理丧葬事务,让家属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慰藉。诸如此类,日复一日,彭今琴在光阴的轮回中,与离退休老同志悲欢与共,默默奉献,悄然积累着幸福的体验。
她的幸福感,在老同志们慈爱赞许的目光中次第绽放
彭今琴20年如一日的付出,得到了老同志们广泛的赞誉和好评。20年过去了,离退处主要领导已换了4届,彭今琴仍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同样的工作,被人们戏称为“四朝元老”,成为离退处工作的行家里手、“活字典”与“活档案”。处里新来的同志有问题,经常会请教下彭今琴;许多老同志有事没事喜欢去离退处转转,跟彭今琴聊聊天,或询问个什么事,得到答复后高兴地离开。后来建了微信群,彭今琴当了三个工作群的群主,不少大爷大妈在群里隔屏呼叫彭今琴,有打听福利发放情况的,有询问活动安排的,有了解身体检查信息的,有反映房屋维修问题的,不一而足。面对各种询问,彭今琴都会及时在微信上答复,使星散四方的老人对学校有“家”的依恋。她善于做好事,也敢于当“恶人”,有人在微信群里传播负面帖子,彭今琴能及时站出来制止,维护着网络的清洁和安全,得到老同志的首肯。大爷大妈信任和怜惜彭今琴,有老同志亲呢地喊她“丫头”,大家都愿意接近她,喜欢和她唠家常。彭今琴处在这样温馨的氛围,被老同志的信任和友谊而感动,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感到来离退处工作的20年没有白白度过。人们也在彭今琴的事迹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原来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也能够绽放幸福的花朵,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百花园,贡献芬芳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