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师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赣师故事 -> 正文

【第十三届“师德标兵”】黄晟青:艺科融合润美育 智创赋能育英才

来源: 作者:发表时间:2025-09-10

黄晟青,男,1989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赣南师范大学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党支部书记。入职赣南师范大学以来,该同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持“艺科融合、美育浸润”的教学育人理念,坚持教学、科研、育人与服务社会一起抓,以实际行动争做“四有”好老师,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政治担当与育人情怀,取得了良好成绩:先后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赣江英才”、“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所带学生先后荣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其主要事迹如下:

理论武装强素质:立德铸魂守心,知行合一育新人

该同志始终以理论淬炼思想底色,以实践诠释师德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守"科技求真,设计向善,艺术育美"的育人初心,积极践行"身教重于言传"职业准则,坚持"育人者必先自律",常常凌晨还与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学生都称他是"24小时在线导师", 他认为作为老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坚持阅读前沿文献,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了解前沿学术动态,更是言传身教的体现,他说"教师自我革新的姿态,就是最生动的育人教材"。正是这样的理念,让该同志将“科技求真”的探索精神、“设计向善”的职业信仰、“艺术育美”的育人追求融入进日常育人工作,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

党建引领践初心:筑牢信仰强根基,聚力育人担使命

作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该同志积极探索党建与学科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他牵头组建赣南师范大学与南康区工业(家具)设计中心联合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创新提出校地联学联建“榫卯”模式,通过“双联双促”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化共融、人才共育的良性工作机制,有序推动设计学科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其经验做法先后在中国教育在线、江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宣传平台报道。在党支部日常工作中,构建了“党员引领+设计服务+校企协同”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组织教师和学生党员参与南康乡村振兴、设计服务等社会实践项目,如江西省天工杯策展设计服务、南康家博会策展设计服务、崇义县旅游集散中心业态升级改造,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

深耕教学育英才:科艺融合强内核,产教协同辟新局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老师,他不忘教育者的根本任务,深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他以“科艺融合”为核心,“智能设计”为抓手,在《AIGC辅助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等课程中,他率先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学生前沿设计能力,坚持“以赛事促进学风、以项目培育人才”,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培养了一批兼具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设计人才,团队成员获木马、洛可可设计等知名设计企业的青睐,实现“设计作品—产业落地—人才输送”全链条贯通,彰显了“以赛促学、以创育人”的实效。他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育人,在日常的教学中,常以鼓励式教育为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思想,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为他们排忧解惑,在上课时发现同学情绪低落,他主动与学生谈心,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的未来就业信心产生了动摇,当即为其分析自身优劣,鼓励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关键是要找准定位,持之以恒。"同时推荐该学生在国内顶尖的设计公司开展毕业实习,在他的引导下,学生恢复了以往的自信,坚定了自己的未来目标。

科研攻坚担使命:前沿突破砺尖兵,产业强链筑新基

该同志聚焦现代家居和未来健康产业,以“人-机-环境协同创新设计”为理念,主持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跨学科研究体系。相关成果在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机械设计》、《包装工程》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申请了“儿童给药装置及方法”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针对老龄化社会需求,设计了Rivendell智能电动轮椅,集成语音控制、健康监测模块,获2024年德国红点奖,实现赣南师范大学和南康区政府国际顶尖赛事零突破,被作为重点工作业绩写入南康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该同志以党建引领为根、以科艺融合为脉、以育才报国为魂,在跨学科教育、科研攻坚与社会服务中实现了“教-研-产-用”深度融合。他以晨昏不辍的研学灯火点燃创新薪火,以躬身示范的师者言行注解真善美之道,以‘终身学习者’的姿态,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书写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