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师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赣师故事 -> 正文

【第十三届“师德标兵”】廖烈强:躬身为桥育桃李 执灯护航“创”未来

来源: 作者:发表时间:2025-09-10

廖烈强,男,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创新创业学院培训与竞赛部主任,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评专家,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优秀指导教师,江西省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南昌大学、赣南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及双创赛事评委。指导学生曾获“挑战杯”国赛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省赛金奖等省级以上赛事奖项三十余项。

桃李育英:在教育沃土上耕耘智慧。该同志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他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构建“虚拟仿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借纳米催化剂合成等虚拟实验,让学生沉浸式接触前沿技术,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学,一个一个体验。课前廖老师总是认真备课,反复完善讲义,琢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知识。在课上,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学科前沿成果融入到基础知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评价道:“廖老师的课既有科技感又有深度,让我们看到化学的无限可能。”他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成功点燃了无数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热情。

春泥护花:在科研田垄间深耕育苗。他牢记科研报国的使命,专注超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催化剂等领域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课题 8项,在 Sep. Purif. Technol.、Chem.Commu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他带着学生团队,深入研发全新原位凝胶药物载体,改变传统的口服、静脉注射等给药方式会导致药物遍布人体全身的缺点,实现药物在病变部位的定点、精准、长效释放,大大提升了药物的利用度、降低治疗成本,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星梯助攀:在竞赛中点亮星光。他秉持“以研促创、以创促产”理念培养人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带着学生一起创新创业。在他的指导下,陈依兰、胡玉乔等学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凭借“可注射原位凝胶赋能癌症精准靶向治疗”项目,先后荣获“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国赛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在外看来只是简简单单的奖项,却是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苦付出。面对学校资源局限的情况下,他指导团队克服多重困难,与赣南医科大学、青峰医药集团等合作,最终成功完成抗癌生物材料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向医学实践转化。这看起来简单的合作,其中却也是经过复杂的沟通交流。“那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去了呢?”面对提问,他们只是笑着说“廖老师总告诉我们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正是他的坚持,成为了他们最强大的支柱。

烛火照途:在双创星河中执灯护航。“因为热爱,所以毅然选择扎根创新创业!”2024年初,他转到创新创业学院,从“埋头研究的严谨求索”到“执手创新的激情逐梦”,他的职业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对教育和创新创业事业的热爱更加浓烈。在创新创业学院,他不仅肩负着全校双创工作的管理职责,他还发挥创新才能:推行“垂直管理-即时链接”管理模式,直接对接全校百余双创团队,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形成“需求即时对接、问题随时解决”的高效管理模式。他用他多年的创赛经验,细心帮助一个又一个团队解决创业道路上的困难。他深知创业路并非坦途,所以他尽全力帮助创业团队,希望学生在路上走地稳妥些、轻松些,“我们本来平凡,但是照亮他人就变得不再普通”成为了他双创事业里的座右铭。

在创新创业管理的岗位上,他已累计孵化校园初创企业18家,亲自参与成立的新企业两家,2024年学校首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主赛道中获得国赛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他也获得省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荣誉;2025年学校又在第十九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胜杯”,他个人也因卓越表现获得竞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这些成绩背后,是他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学生照亮前行的路。

从三尺讲台到科研前沿,从赛事指导一线到跨校评审现场,廖烈强老师始终怀揣“躬身为桥、甘为人梯”的信念,以“持”为炬,以“创”为梯,以自身的光热照亮学子创新创业的道路。他始终以教学为根、科研为刃、管理为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坚持不懈。